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人生已多风雨(完)

“我下午去开会,路过报社时,进去看了看小凤。她把情况简单和我说了,叫我下班后找曹叔,早点回家,大家一起商量一下。”孙卫国替曹大厨解释了原因。

“前些年,有知青上山下乡,不过都是自愿的。现在要统一执行吗?她俩才初中毕业,不能继续上学了?”姜秀萍皱起了眉头。

“高中又准备开始招生了。我那里经常有革委会的人去吃饭。前些天,在他们吃饭聊天时,我听他们说的。但以后高中入学不再考试了,而是看出身,要求出身是红五类,才能得到推荐入学。要我说,这条路,咱们别再惦记了。”曹大厨有些不屑地说:“即使上了学,可现在的学校里,老师都被批斗下放了,能跟谁学?还能学什么?”

“要真是上山下乡了,会去哪儿呢?”姜秀萍问。

“前几天,中央从我们部里调资料,查询国内各个省市中,适合大规模开垦的荒地情况,估计与此有关。”孙卫国也用心调查了:“东北、蒙内、海青、云贵……反正都是很偏远的地方。”

大家都发愁了。

李翠凤对大家说:“我想了个法子,你们看成不成。我大伯(上文中所提到的钱家川村村长,现为钱家川村生产大队大队长)和公社社长还有几个委员,私下的关系很好。咱们让小红她俩,主动申请‘上山下乡’。同时,让公社和大队出面要人。这样,她俩就能下到我们村了,有我家人照应着,离咱家又近。咱们都能放心了。”(女生向外,李翠凤说的咱家,指是孙家现在在武宣区和平门的院子,距离钱家川村24公里。而原孙家宅子则是在cx区,距钱家川村20公里。)

“好主意,我同意。”

“我也同意,你们看呢?”

“同意!”

……

在全票通过了李翠凤这个提案后,孙、曹两家的关系网,全力开动了起来。一个月后,在中央“关于知识青年毕业分配工作”的正式文件下达之前,孙卫红、曹月,这两名自愿下乡的,不“等”、“靠”、“要”,积极主动投身革命新农村的建设,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优秀知识青年(某领导的批语),已经光荣的成为钱家川村生产大队的社员了。

她俩住在李文家中李翠凤的房间,周末还可以偷偷跑回城里的家中,洗澡换衣服外加打牙祭。她俩在生产大队的工作是,记录公用农具的使用情况……

到了1973年,社会风气逐渐好转,趋于务实。在知青们通过各种渠道申请返城的时候,孙、曹两家也分别行动。很快,孙卫红被招工到了华北楼饭庄,在后勤部门担任出纳。曹月则被某幼儿园招走,成为了生活老师。